硬核科普 | 千人千鼻理论:香评到底有没有用?

发布: 香水时代网  时间: [2021-07-13]

https://www.nosetime.com/wenzhang/441.html

我所在的研究机构,最近来了个萌萌的物理系少年,时不时抛出一些暴论:“人的灵魂是个只有两种状态的操作系统”,“人的内心感受是个输出标量的函数”,“整个宇宙是个物理模型!”我听罢,只能欲言又止,露出一个慈爱的微笑。这类未受挫磨的小朋友,显然不知天高地厚,在什么地方学到个锤子,就把这世间万物都当成钉子,手痒要去锤个遍。

禁止转载,违者必究 https://www.nosetime.com/wenzhang/441.html 谢谢

nosetime.com 欢迎您

硬核科普 | 千人千鼻理论:香评到底有没有用?

在香评领域,则有许多人直接化身为锤子。以香水三调表为例,学了香水有三调,就去锤那些只讲香水某一阶段表现的香评,知道了香水三调表不一定对应实物,就去锤那些围绕三调表展开的香评,认识到香水并非严格的三阶段推进,就去锤那些分三调写的香评,好不热闹。

禁止转载,违者必究 https://www.nosetime.com/wenzhang/441.html 谢谢

禁止转载,违者必究 https://www.nosetime.com/wenzhang/441.html 谢谢

nosetime.com 欢迎您

我不当什么和稀泥的老好人,试图劝大家和气生财。我今天就亲身下场,锤到本质,锤及灵魂,展示这种倾向会将我们带向何方。不做到极致,总有人会产生“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幻觉,你不认同他锤别人,他还以为是你水平不行,或者不够理解他。

本页地址

香水时代版权所有

香水时代版权所有

香评作家:千人千鼻,鸡同鸭讲

本页地址

香水时代版权所有

当我们在香评中描述气味时,会出现无穷多的辩难。比如,大花茉莉和小花茉莉都是茉莉,同一品种长于不同的环境中,气味会不尽相同。我们该如何设定“茉莉”这种气味的尺度?

禁止转载,违者必究 https://www.nosetime.com/wenzhang/441.html 谢谢

香水时代

https://www.nosetime.com/wenzhang/441.html

禁止转载,违者必究 https://www.nosetime.com/wenzhang/441.html 谢谢

就算把这个问题先行搁置,强行将“茉莉”定义为某时某地某朵茉莉的独特气味,也是行不通的,因为人的嗅觉感知存在“个体差异”,这种个体差异大到,对于某种特定的气味分子,有人闻到檀香味,有人闻到麝香味,还有人闻不到任何气味。

禁止转载,违者必究 https://www.nosetime.com/wenzhang/441.html 谢谢

nosetime.com 欢迎您

哪怕只以某个人的感知为标准,这个人也会下意识地因为情境而改变感知。例如,往白葡萄酒中滴入无味红色染料,品酒专家也会被混淆。一款洗发水仅改动香气,就可以让用户觉得它漂洗得更干净,让秀发更闪亮。[1]

香水时代版权所有

本页地址

https://www.nosetime.com/wenzhang/441.html

由此可见,香水时代热门香水的香评互相掐架,理所当然,因为没有人知道这些香评作者的先天禀赋如何,喷香水之前或之后又经历过什么。

硬核科普 | 千人千鼻理论:香评到底有没有用?

硬核科普 | 千人千鼻理论:香评到底有没有用?

基于上述事实,我们可以得出一个让人郁闷的结论:使用日常语言,大家都在鸡同鸭讲,香水的交流和理解是一种幻觉,实为千人千鼻。看来还是得使用学术语言,甚至数学公式,才能达成共识。不过,这样真的能解决问题吗?

nosetime.com 欢迎您

禁止转载,违者必究 https://www.nosetime.com/wenzhang/441.html 谢谢

nosetime.com 欢迎您

心理物理学家:成就有限

禁止转载,违者必究 https://www.nosetime.com/wenzhang/441.html 谢谢

研究物理刺激与感官认知之间关系的人,被称为心理物理学家。这些研究者千方百计地定义变量,控制变量,排除干扰,测量多个个体的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数学建模,得出了心理物理学的定律。

nosetime.com 欢迎您

禁止转载,违者必究 https://www.nosetime.com/wenzhang/441.html 谢谢

香水时代版权所有

第一个定律对五感通用,我在之前酒精相关的科普中提到过,叫斯蒂文斯幂律。该定律的具体内容为,嗅觉感知的量级与嗅觉刺激强度的幂函数正相关,并且幂指数大于零小于一。通俗点说,就是嗅觉上的边际递减效应,香水浓度越高,喷的量越多,人感受到的香气浓烈程度并不等比例提高,而是会越来越难。

本页地址

nosetime.com 欢迎您

大家需要注意,别把斯蒂文斯幂律和嗅觉适应现象弄混了。嗅觉适应现象是指,某种气味刺激在环境中同等强度地持续存在时,人的嗅觉感知会随着时间推移越来越弱,直至消失。斯蒂文斯幂律描述的是嗅觉感知在刺激强度这个维度上的变化,而嗅觉适应是嗅觉感知在时间这个维度上的变化。不同的气味分子,有不同的幂指数。数学建模能建出这等普适的结果,实在了不起。[2]

香水时代版权所有

https://www.nosetime.com/wenzhang/441.html

nosetime.com 欢迎您

然而,心理物理学的另一条重要定律,加和律,应用在嗅觉领域时,陷入了非常尴尬的局面。听觉完美符合加和律,对同等音强的声音,人的两耳所感知到的响度,是一只耳朵感知到的响度的两倍;对同等响度、两种频率的声音,其总响度是任一单个声音的两倍。[3] 但是,当我们把两种气味分子混合在一起时,会产生五花八门的嗅觉感知关系。即使仅甲醛和氨气这一对组合,其气味的刺鼻程度就会有如下变化:

nosetime.com

1. 低浓度时表现为:欠加和(混合物嗅觉感知强度小于两者单独嗅觉感知强度相加)

禁止转载,违者必究 https://www.nosetime.com/wenzhang/441.html 谢谢

2. 高浓度时表现为:过加和或协同(混合物嗅觉感知强度大于两者单独嗅觉感知强度相加)

禁止转载,违者必究 https://www.nosetime.com/wenzhang/441.html 谢谢

3.中等浓度时表现为:标准的加和律 (混合物嗅觉感知强度等于两者单独嗅觉感知强度相加)。[4]

禁止转载,违者必究 https://www.nosetime.com/wenzhang/441.html 谢谢

禁止转载,违者必究 https://www.nosetime.com/wenzhang/441.html 谢谢

nosetime.com 欢迎您

欠加和在嗅觉领域中占主导。对于欠加和,还可以细分成[5,6]:

香水时代

1.1 部分加和(混合物嗅觉感知强度大于最大的单独嗅觉感知强度)

禁止转载,违者必究 https://www.nosetime.com/wenzhang/441.html 谢谢

1.2 折中(混合物嗅觉感知强度介于两种单独嗅觉感知强度之间)

禁止转载,违者必究 https://www.nosetime.com/wenzhang/441.html 谢谢

1.3 抑制或补偿(混合物嗅觉感知强度小于最小的单独嗅觉感知强度)

https://www.nosetime.com/wenzhang/441.html

1.4 对称压制(同等单独嗅觉感知强度的气味分子混合,两种嗅觉分子在混合物中的嗅觉感知强度均下降,且仍相等)

nosetime.com 欢迎您

1.5 不对称压制(同等单独嗅觉感知强度的气味分子混合,两种嗅觉分子在混合物中的嗅觉感知强度均下降,但不相等)

香水时代版权所有

1.6 掩蔽(混合物中掩蔽成分浓度增加时,其他气味分子的嗅觉感知强度下降,比如葡萄酒中的木塞味,2,4,6-三氯茴香醚,对其他气味有掩蔽效果)

nosetime.com

1.7 遮盖(较强气味分子使较弱气味分子完全不能被感知)。

香水时代

让事情变得更复杂的是,对于同一组合,气味的不同面向能表现出不同的加和情况。本段开头提到的甲醛与氨气组合,只考虑刺鼻气味时有三阶段,若考虑其他面向,则总是表现为欠加和。[7]

本页地址

本页地址

nosetime.com

到这里,不知道小伙伴们有没有眼前一黑。看来,就算试图用学术规范来改造香评,只靠心理物理学家还是不行,真实世界的复杂让他们被特例搞得焦头烂额,勤奋的工作沦为笨拙的集邮。那么,再加上生物学家的本事,引入人类嗅觉的生理机制,能不能扭转局面呢?

禁止转载,违者必究 https://www.nosetime.com/wenzhang/441.html 谢谢

nosetime.com 欢迎您

生物学家:任重道远

nosetime.com

nosetime.com

Richard Axel因其在嗅觉研究中的突破性贡献,在2004年被授予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他老人家发现了一千多种嗅觉受体,并揭示了哺乳动物和果蝇之间,在嗅觉器官解剖结构和嗅觉回路功能逻辑上有着惊人的相似。嗯,果蝇。我长话短说,从解剖结构和气味分子识别两个方面,介绍一下迄今为止,哪些嗅觉生理机制是已经被证实的。

nosetime.com

nosetime.com 欢迎您

禁止转载,违者必究 https://www.nosetime.com/wenzhang/441.html 谢谢

禁止转载,违者必究 https://www.nosetime.com/wenzhang/441.html 谢谢

解剖结构:人的两个鼻腔顶部,各有一片面积为3.7平方厘米的嗅上皮,嗅上皮由黏液、嗅腺和1200万个嗅神经元组成,每一根嗅神经元轴突向鼻腔侧伸出20-30根纤毛,只表达一种嗅觉分子受体。在另一侧,同类嗅神经元成束,与称为僧帽细胞的次级神经元形成嗅小球,5000多个嗅小球集合成嗅球,嗅球处理嗅觉信号,传导到大脑皮层、海马体和下丘脑。鼻腔侧的黏液中有气味分子结合蛋白及其他酶,把气味分子从鼻腔空气转运到纤毛表面。纤毛表面有跨膜的G蛋白偶联受体,这种蛋白质和气味分子之间,或者结合了气味分子的气味分子结合蛋白之间,发生某种目前还未知的相互作用,经过一系列生化级联反应,改变嗅神经细胞膜上离子通道的状态,产生电信号,传导到大脑形成嗅觉感知。

禁止转载,违者必究 https://www.nosetime.com/wenzhang/441.html 谢谢

nosetime.com 欢迎您

禁止转载,违者必究 https://www.nosetime.com/wenzhang/441.html 谢谢

气味分子识别:由于气味分子和嗅上皮黏液中的气味分子结合蛋白的相互作用未知,气味分子与嗅上皮黏液中的其他酶的相互作用未知,纤毛表面G蛋白偶联受体是否直接和气味分子相互作用未知,该相互作用是什么还是未知,历史的进程中出现了大概30种理论来解释嗅觉机制,有极化效应理论,压电效应理论,立体化学理论,分子振动理论等等。考虑到人类只表达396种嗅觉受体,却能识别40万-100万种气味分子,组合理论是目前最受认可的。组合理论和经典的锁钥理论非常不同,该理论认为,受体和配体之间并非高度特异的一一对应,而是一种气味分子可能以不同的亲和性结合许多种嗅觉受体,一种嗅觉受体也可能以不同的亲和性结合许多种气味分子。气味分子激发的不再是单一电信号,而是多个电信号组成的模式。[8,9]

nosetime.com 欢迎您

禁止转载,违者必究 https://www.nosetime.com/wenzhang/441.html 谢谢

禁止转载,违者必究 https://www.nosetime.com/wenzhang/441.html 谢谢

这就是目前最合理的人类嗅觉机制假说。它力图在嗅觉受体层面解释大部分现象。人与人之间在对特定分子气味灵敏度上的巨大差异,可以用这396种嗅觉受体的基因多态性、表达差异与分布比例差异解释。对气味分子,平均要用三级描述词才能充分表达其气味特征,可以用组合理论中的电信号模式解释。同一种气味分子浓度不同,气味特征会不一样,这可以解释为更高浓度的气味分子可以激活更多数量的嗅觉受体。而香调之间之所以能组成谐调,是因为不同电信号模式组合,会产生全新的模式。

但是,决定人类嗅觉感知的生理因素,远远不止在嗅觉受体层面。这个假说没有解释嗅神经元之间的相互作用,没有解释嗅小球之间的相互作用,没有解释嗅球的信号处理机制,没有解释嗅觉信号传导到大脑以及大脑处理嗅觉信号的细节,这些都可能是导致千人千鼻的原因。而要证明这个假说,前路漫漫,人类至今也没有解出哪怕一个嗅觉受体的晶体结构,遑论数百种,以及更高层面的神经科学机制。

nosetime.com 欢迎您

香水时代版权所有

nosetime.com 欢迎您

唉,这就是科学家的处境。人们面对复杂而艰难的任务时,总寄希望于科学家,以为他们总有办法。可是理性有极限,科学有边界,科学家们自己也头秃。希望我有生之年,人类能弄明白人类的嗅觉机制吧。

香水时代版权所有

人人皆戏精:都怪古老的嗅觉回路

禁止转载,违者必究 https://www.nosetime.com/wenzhang/441.html 谢谢

nosetime.com

阅至此处,不知道各位读者是否感慨,越了解千人千鼻背后的科学原理,发现学术的坑越来越大,而且短时间内明显填不上,那是不是人和人之间关于香水真的没法交流了,根本不会相互理解,香评也不用写了?这就到本文的大关键了:香评肯定是有意义的,而且意义很大

nosetime.com

香水时代

https://www.nosetime.com/wenzhang/441.html

就算我们已经研究透了人类嗅觉各个层面的生理机制,有了强大的生理物理学模型,也依然于写好香评无益,越执着于事实描述,越找不着门路。首先,让人人都具备相应的学术水平,才有资格谈论香水,这对大众来说既不公平,也不现实。其次,即使人人能看懂色谱分析结果,人人能解读脑电图,这些东西到香水鉴赏之间的距离,就跟你知道水分子化学式,到你懂流体力学之间的距离那么远。

https://www.nosetime.com/wenzhang/441.html

香水时代

本页地址

禁止转载,违者必究 https://www.nosetime.com/wenzhang/441.html 谢谢

在所有心理物理学关于嗅觉的研究中,测量都是通过被测者的语言表达实现的,走的是大脑皮层的高级功能。但大家还记不记得,本文描述人类嗅觉器官的解剖结构时,提到从嗅球出来的嗅觉信号不光传导到大脑皮层,还传导到海马体和下丘脑?在进化过程中,人类的大脑经历了深刻的改变,但嗅觉回路十分古老(回忆一下人类嗅觉和果蝇的相似之处),依然与海马体直接相连,也依然与下丘脑直接相连。[8,10]

禁止转载,违者必究 https://www.nosetime.com/wenzhang/441.html 谢谢

禁止转载,违者必究 https://www.nosetime.com/wenzhang/441.html 谢谢

nosetime.com 欢迎您

在香水鉴赏中,嗅觉信号到达海马体,会触发回忆,到达下丘脑,会触发情绪,走的都不是意识的路子,而是潜意识的路子。潜意识中混杂的东西,人人心中有,人人口中无,写香评要做的,就是先人一步,让潜意识中被激发的东西进入意识,回应集体无意识中的渴望。这当然并不是告诉人们可以放飞自我,瞎写一气,香评要求的是极高明的语言能力,能表达香水中超越技术细节的真实,能反映香水中寄寓的人类生活的某种本质。这就是为什么,香水是一门艺术。

https://www.nosetime.com/wenzhang/441.html

nosetime.com 欢迎您

nosetime.com 欢迎您

香水时代版权所有

最后,让我们用《费曼物理讲义》第一卷第三章的末尾作结:“有一位诗人曾经说过:‘整个宇宙就存在于一杯葡萄酒中。’……当我们十分接近地观察一杯葡萄酒时,我们可以见到整个宇宙。……如果我们微不足道的有限智力,为了某种方便,将这杯葡萄酒——这个宇宙——分为几个部分:物理学、生物学、地质学、天文学、心理学等等,那么要记住,大自然是并不知道这一切的。所以让我们把所有这些仍旧归并在一起,并且不要忘记这杯酒最终是为了什么。让它最后再给我们一次快乐吧!”

禁止转载,违者必究 https://www.nosetime.com/wenzhang/441.html 谢谢

禁止转载,违者必究 https://www.nosetime.com/wenzhang/441.html 谢谢

嗅觉的世界精彩纷呈,快来香水时代APP吧,这里有超过2000种香水的正品试香,你可以按风格、香味、喜好来尝试自己感兴趣的香水。

nosetime.com 欢迎您

下载香水时代APP,或访问香水时代官方微店(网页端点击这里即可到达),即可立即购买你想要的试香或正装。

硬核科普 | 千人千鼻理论:香评到底有没有用?

参考文献 :

[1]Churchill, Anne. "Measurement of fragrance perception." The Chemistry of Fragrances from Perfumer to Consumer (2006): 151-157.

香水时代版权所有

[2]Zwislocki, Jozef J. "Stevens’ Power Law." Sensory Neuroscience: Four Laws of Psychophysics (2009): 1-80.

本页地址

[3]Zwislocki, Jozef J. "Law of Additivity." Sensory Neuroscience: Four Laws of Psychophysics (2009): 109-130.

[4]Cometto-Muñiz, J. Enrique, María R. García-Medina, and Amalia M. Calviño. "Perception of pungent odorants alone and in binary mixtures." Chemical senses 14.1 (1989): 163-173.

[5]Reddy, Gautam, et al. "Antagonism in olfactory receptor neurons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the perception of odor mixtures." Elife 7 (2018): e34958.

nosetime.com

[6]Singh, Vijay, et al. "Competitive binding predicts nonlinear responses of olfactory receptors to complex mixtures."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116.19 (2019): 9598-9603.

香水时代

[7]Cometto-Muñniz, J. Enrique, and Susana M. Hernández. "Odorous and pungent attributes of mixed and unmixed odorants." Perception & psychophysics 47.4 (1990): 391-399.

香水时代

[8]Sell, Charles S., and Charles Sell. "Chemoreception." The Chemistry of Fragrances. 2006. 229-253.

禁止转载,违者必究 https://www.nosetime.com/wenzhang/441.html 谢谢

[9]Genva, Manon, et al. "Is It Possible to Predict the Odor of a Molecule on the Basis of its Structur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lecular sciences 20.12 (2019): 3018.

nosetime.com 欢迎您

[10]Zhou, Guangyu, et al. "Human hippocampal connectivity is stronger in olfaction than other sensory systems." Progress in neurobiology 201 (2021): 102027.

nosetime.com

硬核科普 | 千人千鼻理论:香评到底有没有用?

本页地址

nosetime.com 欢迎您

硬核科普 | 千人千鼻理论:香评到底有没有用?

香水时代版权所有

收藏 取消收藏
分享
来自微信公众号
{{x.up>0?x.up:''}}

>返回资讯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