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水时代APP
扫描下载香水时代APP
搜索香水名称,即可立即购买
- 品牌:汤姆·福特
香调:芳香柑橘调
前调:柠檬 葡萄柚 薄荷 罗勒 龙蒿 黑加仑
中调:橙花 茉莉 快乐鼠尾草 紫苏 芫荽 胡椒
后调:麝香 香根草 麝猫香 劳丹脂 琥珀
属性:中性香
调香师:Calice Becker
标签:柑橘 芳香植物 白花 清新辛辣 -
香水时代评分
7.81371 人评分
4星
3星
2星
1星
留香时间 (601 票) -
最明显的气味
{{get_votes(x.uoodor)}}()
+气味投票香水简介
汤姆•福特于1986年毕业于帕尔森设计学校。起初以建筑学为专业,曾经先后供职于“凯西•哈德维克”和“佩瑞•埃利斯”两家公司。1990年,国际一线时尚品牌Gucci的创意总监道恩•麦罗将汤姆•福特招至麾下,担任女性成衣的设计师。汤姆•福特的时尚眼光和艺术天赋在这段时间内得到充分的发挥,很快他就被提升为Gucci的首席执行官。挽救了岌岌可危的Gucci,使这个濒临破产的品牌奇迹般地成为以后几季世界时尚界的宠儿。同时汤姆•福特也是一个电影导演。
如果时尚世界没有汤姆•福特 (Tom Ford) ,那么它就一定有必要去创造一个出来。聪明,英俊,富有魅力,有着从无过失的完美品味,他就像个天生的服装设计领域的主宰者。被影星Rita Wilson称为“世界上最性感的同性恋男人”的Tom Ford,似乎从没有过青涩的阶段,即使是在高中,当我们中的绝大多数被长着青春痘的皮肤和不算太好的时尚品味而苦恼时,汤姆•福特 (Tom Ford) 就已经拥有完美得无懈可击的外表了。
出生于美国圣达非的汤姆•福特 (Tom Ford) ,曾在纽约上学,制作过电视商业广告,之后到纽约和巴黎的Parsons设计学校学习了室内设计和服装设计,曾先后为设计师Cathy Hardwick和Perry Ellis工作。汤姆•福特的第一款香水Black Orchid于2006年发行。与之合作过的调香师有:David Apel, Yves Cassar, Antoine Maisondieu, Rodrigo Flores-Roux, Olivier Gillotin, Clement Gavarry, Yann Vasnier以及Firmenich。
视频与香水细节图查看全部
上传照片与它味道相似的香水
我要提问
最常问最新提问- >查看全部 1 条问题
一句话香评
推荐最有用最新说一句香水评论
推荐 最有用 最新 写香评- {{mydiscuss.content}}
- 哎呦不好意思,听群友说有人一下子闻了2000款。
群友说看到某人香评,再看看他其他香评,均笑扯了。
毕竟很多香水的存在建立是在商业运作的背景之下(不管是不是沙龙品牌)。
这些香水大多是有以下共通特点:用料化工成本低,配方简单架构单一(有一部分几乎无结构感可言),商业吹捧炒作连环不歇火,价钱也是高的一批。
还有一些香水原本不错(配方)譬如Creed之流,奈何知名度提升后开始圈钱,用料逐步渐次而价格高居不下日益哄炒。居然还有炒某些批号的存在。而且还不断有人说好(为嘛说好,因为说好的都是直接or见解在卖,有利益关系当然只说好),而不顾其真实水准品质。
试问一句,做香水的初衷究竟是什么?什么都搞成商业运作,圈着钱吹着逼就高兴的不得了了(绝大多数跟风者都觉得有了就是牛逼的,没有就是屌丝)……
于是本身一个嗅觉体验的产物,变成了装逼吹牛揽财热炒的话题,本身的价值又有多少呢?
- 闻到今天,每年能让人惊艳的味道越来越少了,虽然没有深究太多,但是闻过的近2000款沙龙与商业倒是让人的鼻子越来越无下限,对于味道也越越来挑剔。这款阿玛菲就是让我再次体验到了一闻倾心的感受,柑橘加白花的组合,闻起来高级感铺面而来。起初我还担心,这么好闻的味道留香时间可能会要跪,但是这款的味道确实出乎意料长,甚至可以用坚挺来形容,高级怡人的清透香感在我体温较高的脉搏上硬是停留了12个小时以上,中间我还洗了手。这一点特别让人感动,通常我喜欢的香水留香都很感人,就它这么争气,而且还是留香最弱的柑橘调。tf这一点做的真不错。说下味道吧,高级感的柑橘白花,绝对的凉感。很有分寸但是飘逸的花香伴着柑橘在我的一众沉香里分外耀眼。
ps 这款的好频率也是出奇的高,喷出门2次被问了2次。哈哈
- 浅浅点评一下吧,阿玛菲柑橘,mda原版,简简单单的柑橘,柠檬,西柚,橙花,再加上丢丢的皂感和香根草。构成了无与伦比的和谐。
虽然可以说这些材料化工成本很低,但是调香师卡丽切贝克尔想表达的就是一点:要好闻。只要好闻,就够了,线性的香调虽然不惊艳,但是,足够稳定。
真要打比方,一个班级里,上一个学期的一位学渣随着一个学期的努力,从学期初的60分一路杀到了期末考试的95分,足够励志也足够王道,但这位就是那位从开学到期末一直考着90分的副班长,安静沉稳,低调稳定,可能略显无聊,但每次学校竞赛你总能看到他的身影,而是还时不时能拿个第二第三的名次。放在一众人群中肯定算的上优秀。
这瓶,他符合“香水”一词在我心里的具体形象,“稳定”“安心”以及“香”。毋庸置疑,他是香的,是甜的,是开头说的“好闻”的,那就够了,至于所谓的性价比,我觉得是在我能接受的范围之内,是一款适合夏季穿的香水。
还是那句话,用作夏季使用,不需要讲究过分浓厚与质感,“简单”二字,足矣。
- 为啥这款评价这么低?橙花肥皂味,很高级的肥皂味。我对于高级的解读就是克制不过头。整瓶三段都是这样,味道非常的平,不是贬义,是赞美它的和谐。没有任何一味香会吊着你的鼻子,闻起来就会让人莫名的安心。就是一款非常非常普通的肥皂,没有加过多的香精,只是纯纯的皂味加上了橙花油。甚至橙花的味道比我家种的橙花还要淡...但是在橙花皂之中还体会到了水的味道。为什么会让我联想到水?可能是因为它太像肥皂了,就会让我联想起打完肥皂洗手后肥皂水的感觉吧。水的味道大概归功于三段里所有植物的配合。后调的香料也都并不突兀,从肥皂水很自然的过度到它们。总之如果我今天穿了一身浅色整洁的衣服出门的话,我一定会穿它。
- 当我打开TF的阿玛菲柑橘时,还带着对帕尔玛之水的阿玛菲无花果的良好印象,以为是个夏季清爽的桔子。然后……好吧,我以为要偶遇阳光男孩,结果见到了霸道总裁。
还有比这个柑橘更凉薄冷酷的柑橘吗?这个桔子味带着重重的金属味,或者说铁锈味?又凉又硬没有什么人情,准备洒点香水又不想自己香喷喷太娘的男性可以看过来了,女性我根本不准备推荐好吗,如果说香奈儿19号是个穿吸烟装的职场女性,这个汤姆福特的阿玛菲柑橘那根本就是一身金属盔甲。
在几个小时以后,后调迎来了又软又甜的皂香,这里我脑补了一个情节,一早喷了TF阿玛菲柑橘的总裁出门在职场铁血杀伐征战了一整天,回到家香水刚好变身让他回到了好丈夫和温柔爸爸的身份。
- 一上皮,陆续闻到了柠檬、龙蒿、罗勒和橙花,以及胡椒的咸味。最主要的味道就是罗勒和橙花,而外层则是香柠檬和龙蒿的雾气,整体比较清淡,并不咄咄逼人。少倾,变得更凉了,似乎是薄荷,又似乎像是雪松,使它的温度有了一个明显的下降。话虽这么说,只有温度感觉上有薄荷的存在,我自己并没闻到薄荷。随着鼠尾草和芫荽的加入,整支香在清新的柑橘香气里加了一些属于木质和薰衣草系的硬质香气,使整体变得更具象、也更沉了,鼠尾草和胡椒的轮廓格外明显。
不止胡椒和鼠尾草,芫荽、罗勒、香根草这些都陆续切入。但不知道为什么,这明明该是一支正统的柑橘调,水生调的意味却很重,有一种工业感的冰凉,如同卢丹氏冷水中所表达的凉意。同时,它也越来越绿,绿感主要来自于芫荽和罗勒。真的,罗勒非常强,极具存在感。再加上芫荽,也就是香菜,绿感简直登峰造极,你可以想象一下一盘凉拌香菜是什么味儿。
上皮一个半小时后,中调的中期,薄荷的味道开始变得明显了,并且是国人印象里对薄荷的印象。幸运的是,龙蒿和紫苏也同样加强,所以此时有种清单好闻的草木气息;香根草越发明晰,远闻就能不时嗅到,贴近更能感受到它锐利的轮廓,在手腕上散发出清冽、带点焦的独特气味儿。不幸的是,此时水生调的冰凉感也很明显,一种不自然的、工业感的凉。
即将进入后调,酸味终于才明显起来:葡萄柚在中调与后调的衔接中起了很大作用,它的味道也十分明显。一种尖利、清爽的酸味,像柠檬,而绝不是黑加仑。酸味持续了很久。
阿玛菲柑橘的后调就是香根草与橙花。说不清它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变甜的,应该是茉莉一点点加强的结果,而劳丹脂也曾短暂地出现过。相比前调,已经甜了不少,最主要的甜味还是来自于橙花。橙花、薄荷和葡萄柚,甜甜的,罗勒则贴近皮肤,自始至终没有消失。在紫苏和龙蒿较强的时候,麝香也曾出现过,清淡的草木香气与麝香结合起来,也还算不错。
这支香水是一个同样爱香的朋友推荐给我的,其人的喜好与我的还不算冲突,所以我对这支也一直抱着比较高的期望——期望闻到新鲜水灵又饱满的柑橘气息,毕竟我对Tom Ford的香水印象一直不错。可没成想,阿玛菲柑橘居然是罗勒主打,绿感这么重。要是细说起来,阿玛菲海岸靠近那不勒斯海湾,是意大利不那么出名但是风景极美的海岸,意大利人也喜爱以罗勒作为调味料,只是我实在不喜欢这种味道。没什么理由,就好像我也不喜欢香菜。满十给五星,扩散力不错,留香一般。
之前两支Tom Ford分别是灰色香根草和左岸琥珀,都是极优秀又对我口味的香,所以虽然这支阿玛菲柑橘很一般,我也还是乐意尝试品牌的其他款。
喜欢它的人也喜欢
-
包含它的香单
-
{{nose.cname}}
收藏{{nose.favcnt}}
-
-
二手市场
举报信息 ×举报用户:{{showobj.uname}}举报内容:{{showtext}}举报理由:请输入举报理由!{{tip}}香水时代APP
扫描下载香水时代APP
搜索香水名称,即可立即购买
汤姆·福特 阿玛菲柑橘 Tom Ford Mandarino di Amalfi, 20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