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水时代APP
扫描下载香水时代APP
搜索香水名称,即可立即购买
-
香水时代评分
6.9158 人评分
4星
3星
2星
1星
留香时间 (53 票) -
最明显的气味
{{get_votes(x.uoodor)}}()
+气味投票香水简介
梵克雅宝 (Van Cleef & Arpels) 是法国著名奢侈品品牌,自百多年之前第一件梵克雅宝 (Van Cleef & Arpels) 珠宝诞生以来,VCA便一直是世界各国贵族和名流雅士所钟爱的顶级珠宝品牌。
梵克雅宝 (Van Cleef & Arpels) 珠宝设计,致力捕捉大自然之美,表现出生机与脆弱如何和谐共存。VCA于1948年首度推出的“雪花”(Snowflake) 系列,其中的Cristaux de Neige别针,以及1946年特别订制的 Guirlande de Lierre 别针,就是这种设计理念最恰当的说明。
1968年,梵克雅宝 (Van Cleef & Arpels) 推出色彩缤纷的“幸运草”(Alhambra) 系列,完美体现出60年代波普艺术风格,梵克雅宝“幸运草”系列 (Van Cleef & Arpels Alhambra) 也成为梵克雅宝珠宝艺术的代表作之一。2001年,梵克雅宝 (Van Cleef & Arpels) 正式推出全新的 Alhambra“幸运草”系列。梵克雅宝 (Van Cleef & Arpels) 以莎士比亚的著名剧作《仲夏夜之梦》为创作灵感复活了一个充满神秘魅力的“珠宝花园”。并以莎士比亚浪漫诗句“仲夏夜之梦”(A Midsummer Night's Dream) 为名,缔造出一个小仙子与小精灵居住的梦境国度:四周是浪漫而神秘的树林、令人心醉的天与地,钻石及珍贵宝石精密配合制成的Folie des Prés系列,将设计师的匠心独运表露无疑。
2000年以后,梵克雅宝 (Van Cleef & Arpels) 珠宝持续受到时尚界的瞩目,过去制作的精品原作,在Viktor&Rolf (2003年)、Karl Lagerfeld (2004、2005年)、Gaspard Yurkievich (2001年) 的时装秀上初次被展现。
梵克雅宝 (Van Cleef & Arpels) 自诞生以来,便一直是世界各国贵族和名流雅士所特别钟爱的顶级珠宝品牌。从温莎公爵夫人、摩纳哥王后格蕾丝·凯莉 (Grace Kelly)、伊朗国王与皇后,到现今的好莱坞巨星Sharon Stone、Julia Roberts以及中国影星章子怡,无不选择梵克雅宝 (Van Cleef & Arpels) 的珠宝,以展现他们尊贵的气质与风采。
视频与香水细节图查看全部
上传照片与它味道相似的香水
我要提问
最常问最新提问- 暂时还没有人提问…
一句话香评
推荐最有用最新说一句香水评论
推荐 最有用 最新 写香评- {{mydiscuss.content}}
- 真的好像miss dior!看发表年份比dior要早,但是chanel的cocom才是它们的先驱。这个是花香柑苔调,然后chanel专柜的ba居然说cocom是东方花香调,还信誓旦旦的,就烦半吊子装懂。这个香水和dior和chanel一样,都是花香柑苔调,都留香很久,而且有存在感,不错。提瓶子的人我真是不想跟他们有交流,太肤浅。
- 为了瓶子盲撸的,其中一星给瓶子。感觉是VCA香水的最大卖点了。不知道为什么叫oriens,大概西方人心中的东方吧。前调太甜,感觉像拔丝水果。中调的白花香调出来后甜味还在,而且和花香是分离的,但花香中和了一点甜腻。尾调广藿香唱主角,温婉了许多,隐约飘着淡淡的香甜。甜味越来越淡,浅浅的药味出来。这支整体来说给我的感觉是甜,不是属于少女的那种花果香的甜美清新。而是甜得有点重量,不太轻快讨巧,甚至带着点点笨拙。像一个内心柔软外表虚张声势的女人,轻熟的年纪,开始从女孩的甜美转为女人的妩媚,但却又两头不着。开篇发腻的甜,收尾隐隐的苦。
- 甜美又自持是我的第一印象。虽然各色果调没心没肺的向外喷洒着甜意,但却也不怎么幼稚可笑。如今太多的香水有着类似的感觉,类似的风格,类似的客户定位。这是清淡版本的Coco M,但却拥有花哨的外表。实物瓶子很有质感,这一向是VCA香水卖点之一。但到底是贩卖气味还是外壳亦或品牌?
喜欢它的人也喜欢
穆格勒 异型(琥珀)
Mugler Alien
7.9 分穆格勒 天使异星淡香精
Mugler Angel
7.5 分
-
包含它的香单
-
{{nose.cname}}
收藏{{nose.favcnt}}
-
-
二手市场
举报信息 ×举报用户:{{showobj.uname}}举报内容:{{showtext}}举报理由:请输入举报理由!{{tip}}香水时代APP
扫描下载香水时代APP
搜索香水名称,即可立即购买
梵克雅宝 东方明珠 Van Cleef & Arpels Oriens, 20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