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水时代APP
扫描下载香水时代APP
搜索香水名称,即可立即购买
- 品牌:阿玛尼
香调:花香西普调
前调:树莓 粉红胡椒 橘子
中调:牡丹 玫瑰
后调:麝香 琥珀 广藿香
属性:女香
调香师:Julie Masse, Cecile Matton
标签:玫瑰 花香 水果 甜 -
香水时代评分
6.52363 人评分
4星
3星
2星
1星
留香时间 (902 票) -
最明显的气味
{{get_votes(x.uoodor)}}()
+气味投票香水简介
"高定私藏清新系列是对世界与自然的探索。阿玛尼先生以自然为灵感,将他多年的游历、回忆及灵感融入香中以清新之姿,融合水与珍贵花植,还原自然世界的活力本真 。香氛灵感:苏州牡丹是阿玛尼先生第一支致敬中国的香氛。苏州被许多人视为“东方威尼斯”。大师以花中之王牡丹来诠释这座空灵飘逸、古色古香的城。香氛意境:“缠绵苏州水乡的牡丹柔韵”。摇曳一叶江舟,醉倒在苏州的温柔乡,馥郁清甜的牡丹香,伴随烟雨席卷而来,繁复花瓣之下,氤氲飘渺空灵气息,江南如诗,伊人如歌,就此沉溺于温婉的翩翩流光。"
视频与香水细节图查看全部
上传照片与它味道相似的香水
我要提问
最常问最新提问- 暂时还没有人提问…
一句话香评
推荐最有用最新说一句香水评论
推荐 最有用 最新 写香评- {{mydiscuss.content}}
- 让我出离愤怒的一只香水 外国人一定是觉得中国人普遍无脑 钱都太好赚了 裱一个看上去清新脱俗的中国风主题,配上个高端大气上档次的广告图,在包装上印上最戳中国人民族自豪感的古诗词 就可以把这么一只平平无奇 直接说平庸得了 的香水 归进高端线 提价出售了?这个味道 其实粗略地说说 也就是Dior家那只“专门为亚洲女性设计”的花漾甜心 提取出来里边脆弱的橘子牡丹 加大糖分(也就是加入树莓)然后和阿玛尼那只si充分混合 让si所谓的粉红西普调里的广藿香加入其中 然后适当稀释 就这样出来了。一定是市场调研后精确投放的产品 满足亚洲人一定要清淡甜美的审美 可惜依旧毫无特色 更别提清雅的东方气质了。最可气的一点是 好歹是打着中国风出品的一只 就不能在味道里加点真有点东方感 中国感的香料吗 就这个味道换个瓶子投放到其他的品牌 直接叫做xx甜心 xx鲜花 都可以,毫无违和感 而且价格还会是这个玩意的一半不到哦。
- 苏州牡丹?牡丹在什么地方呢?
我只闻到了一种水果硬糖的味道。这就是上好佳的草莓糖味,加上外面那层白色糖霜,和牡丹有什么关系?
牡丹应该是富贵大气,富丽堂皇的,它应该热烈茂盛,姹紫嫣红,不然古人怎么会写出“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何人不爱牡丹花,占断城中好物华。
疑是洛川神女作,千娇万态破朝霞。”等等的诗句??
可是这一支香水是什么?
丝毫没体现出苏州园林的山水意境,也没有牡丹的大气繁复的花序,生命力在哪里?
我只闻到一种粉感的水果糖味。
简直是小家子气到了极致。
这足以说明这位调香师根本不是真的喜欢中国文化,更没有在取名之前认真了解国人眼中的牡丹是怎样,他只是为了给这只香水挂一个名头更好卖,这是在变相糟蹋传统文化。
别跟我说一支香水不能代表传统文化,因为非遗是什么?
是衣食住行,言行礼仪,它就在人们的生活中有所体现,包括服饰装饰
香水是氛围感的东西,虽然是商品,但你总得给人们一个愿意消费的理由吧?
但凡调香师稍稍做做功课就不会做出这么拉的东西,
九百多的香水里,我可以选择爱慕,tf黑之黑,娇兰东方系列等等好货。
你调出这么一个和传统文化不沾边的东西,还好意思说什么东方威尼斯?古色古香?空灵飘逸?
广告词也真好意思写
我只看到了一个调香师的傲慢,只不过是用自己的狭隘视角去看中式文化,调出这种商业化的俗气味道,毫无诚意可言
- 前调真的吓到我了,你家的苏州有股树莓味?!那明明是美国女高中生最爱好么?除此之外,大致是因为“中式风格,没有中药怎么行”的流行理念,设计者很机智地加了一些广藿香,所得到的效果自然比较猎奇。过了一会之后,树莓味道消去,牡丹才在粉红胡椒的衬托下浮出来。这款牡丹并没有非常艳丽,大概是因为玫瑰的关系,反倒比较水润柔和。偏甜,像是糖渍牡丹,但可以很负责任地说,不是小清新。后调里,玫瑰散去,牡丹呈现出原本的桃红感,广藿香后调没有很强,但是麝香+琥珀形成的标准结局有着极其强烈的存在感,一秒把我拉回Abercrombie & Fitch, 倒是不让人讨厌,配上牡丹的艳丽,反倒有些醉乱情迷温柔乡的意思。
一句话:3。道理都明白,可是这和苏州有什么关系呢w
- 对阿玛尼的香水一直有执念,我的第一瓶香水是挚爱si,从前送给喜欢的人的第一份礼物也是他家的寄情。前调有点过分的甜腻,慢慢地木调隐现出来,总体牡丹味很淡,更像是民国时期大户人家小姐梳妆屉子的脂粉味,高级不廉价。
吴侬软语大抵是女子们口中最动听的语言了,在那个军阀割据的乱世中,江南女子仍能着一身旗袍缓步摇扇向你走来。“我有一段情,唱给诸公听...”,多好的气度啊。虽然是老外卖情怀,但这瓶苏州牡丹确实值得收藏。刘禹锡写,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但这满城的牡丹又怎抵得上姑娘你的笑靥呢?
第一次喷的时候被女出租车司机夸了。问到价格,答之。司机笑到,小女孩还能乱花钱到了我们这个年纪就不会了,我表示赞同我工作以后绝对没现在可以支配的钱多。其实我想,等我白发苍苍也要喷着香水涂着招摇的口红,挽着帅老头,才算对得起生活呀。
- 去年当我知道有这么一瓶香水的时候,它已经在绝版的边缘,虽然价格还没有炒太过,不到两千吧,但是对于当时的我来说,实在下不去这个手,于是就错过了。结果后面越看越喜欢,越来越后悔,但是看着价格蹭蹭蹭往上,心碎一地。【跟15年限量的娇兰铃兰一样,现在肠子都悔青了】然后今年九月份的时候,说是这货在国内专柜复刻了,全国限量1000瓶,于是立刻奔去专柜全款预定,当时我的前面已经排八个付了全款预定的人,当时很担心自己排不到😂十月底的时候问了下我的BA,说我妥妥的能拿到,大概十一月中旬能到,结果可能海关啊物流啊之类的原因,我真正拿到是在十二月初。也算是历经波折终于到我怀里了。
到现在我还没有喷过它,不是因为我能忍,舍不得之类的,而是因为在跑专柜的过程中,我已经在专柜蹭了三次香哈哈哈,三次下来依然让我觉得我不是很喜欢它的味道【这个我在之前的香水笔记里也有写,闻多了用料好的香水,有了分辨力,鼻子也会越来越挑😂】这个味道有点难描述,就是感觉稍微比普通商业香的味道要高端那么一丢丢,但是在沙龙香里真的就很商业了,比祖马龙还商业😂好歹祖马龙还能还原花花草草的味道。没啥特色,用料感觉也不是特别好的那种【我没查过实际用料,但是我闻着真的觉得用料一般】带点脂粉感的花香【我之前的笔记里也写过,花香的香水特别考验用料,用料差味道就很劣质,用料好,那必然价格蹭蹭蹭的上去,而这瓶就是用料中等,价格却不便宜,而且还是阿玛尼香水的private也就是私藏高端线了】但是我必须得说一点的是,在专柜我把私藏香水线,也就是跟这瓶一个系列的包装外型一致的那些,闻了一下,真的,对我来说也就这一瓶能闻😂😂其他的味道简直,千奇百怪,宛若进了中药铺,有兴趣的建议大家去阿玛尼专柜试试,还挺(fei)有(chang)意(ke)思(pa)的[偷笑R]。也因此,从把它抱回家起我就没啥兴趣喷它,而且揭开盖子其实是闻得到香味的,当我蠢蠢欲动想喷一下的时候,揭开在喷头闻一下我就不想喷了。
总体来说,这纯粹是凭颜值征服了我的香水,或者叫它桌面摆件玩具更合适,因为长得好看,加上要出现流沙效果是需要摇匀的,静置的话闪粉会沉淀,所以没事儿拿起来摇摇看流沙还蛮有意思😂而且它的颜值戳我戳到我花这价买回来不喜欢味道还完全不后悔的程度,颜狗的钱真的是好赚啊好赚。
- 今年春天我买了一束凤羽落金池芍药,花型非常美丽,香气是带一点绿意的玫瑰花香。也是今年春天,我在我们这的牡丹园里闻到了白牡丹的香味,是带着一丝药感的清甜,果然是国色天香,和这支苏州牡丹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苏州牡丹是什么呢?洗化商店最下排货架上的滞销花果香沐浴露,挤出来一泵的量可以熏死一大片人。上皮是工业糖精一般的刺鼻花香,再加上酸掉牙的果香(大概是覆盆子)直接就往人的鼻子上糊,丝毫不给人喘息的余地。奈何留香时间还不短,喷上它简直是一种自虐行为,闻过真正的牡丹/芍药的香味再来闻它,就像是刚吃过国宴就去吃粗糠,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我真的想问问看Julie Masse女士(?)有没有闻过牡丹花的香味,居然能单靠自己丰富的想象力调出这种空有美丽皮囊的鬼东西来骗中国人的钱,真觉得我们是印钞机吗?0/5
- 前调以橘子粉红胡椒营造出明快跳跃的氛围,树莓的果香迅速充斥其中,玫瑰悠然登场,稍过一会儿甜感渐趋浓稠强烈,仿佛沾了一手糖浆。幸而此时没有粉感出现,否则就是粉甜花果香的死亡合奏了。
还比较清透水润的质感应当是来自降龙涎醚(用得好是点睛之笔,用得烂是街香元素),很不幸,它同时与麝香和滥俗的花果香结合,形成了国人熟悉的洗发水质感。
没有江南水乡的柔情,没有国色天香的雍容,有的只是白麝香与降龙涎醚在街边理发店的庸俗合唱,既无质感亦无深度。有些香不亲自体验不敢信其美好,有些香不亲自体验不敢信其恶劣,苏州牡丹正属后者。
如果你是从苏州牡丹开始接触私藏系列,我为你感到悲伤,你可能会就此错失这一系列其他值得尝试乃至购入的好香了。
4/10
正品购买途径
APP购买喜欢它的人也喜欢
-
包含它的香单
-
{{nose.cname}}
收藏{{nose.favcnt}}
-
相关文章
-
二手市场
举报信息 ×举报用户:{{showobj.uname}}举报内容:{{showtext}}举报理由:请输入举报理由!{{tip}}香水时代APP
扫描下载香水时代APP
搜索香水名称,即可立即购买
阿玛尼 高定私藏清新系列 - 苏州牡丹 Giorgio Armani Pivoine Suzhou, 2014
